不同于数千万涌向城市打拼的农村青年,2017年底,小镇姑娘小乔做了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——辞去城市里的工作,只身回到苏北农村,成为拍摄乡村生活的短视频创作者。
小乔姓王,她性格内敛,在镜头面前会不自觉地紧张。回乡前,她几乎没有接触过短视频,坐在县城办公室的格子间里,对着电脑,朝九晚五,日复一日,是她能想得到的未来。
但一年过去,很多不可预料的事发生了。小乔成了县里领导邀请的名人,月收入最多的时候抵得上过去一年。新鲜经历接踵而至——坐高铁、去大城市、在211大学演讲、做扶贫活动被央视采访。难得的是,她在母亲身旁陪伴了一整年。
她的生活旋转起来,通过今日头条上的那个三农创作者“@乡村小乔”,她连接起了300多万散落全国甚至全球的,打工者、农人、学生、和城里人。
故事最迷人的一点在于,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?小乔“很懵”,她说,在镜头前要有胆量,要乐观自信,要有个性,“但我不属于这类人,不知道怎么做成的。”回想这一年,小乔觉得自己做的最对的事情,是坚持每天用短视频记录家乡生活。
她的故事有一种真实的力量。当那些原本安于平淡的城市女孩,跳出条条框框,寻回自我与自由的同时,她们证明,回到农村的土地,也可以像在城市打拼一样,获得事业上的成功,甚至还能为家乡做出一些贡献。
小乔是个美丽的姑娘,小时候长得就好看,白净,清秀。有一回,班主任说她,“长得可俊,不像农村小孩”。但俊女孩小乔却一直不自信,觉得自己普普普通通。她性格内敛,连上台说话会脸红。
一开始要做视频时,没有人看好她。领导嘲笑,“你从来没做过,能做成功吗?上班多轻松。”亲戚对录视频有偏见,觉得不是正经女孩做的事情。父母也不支持,“整天对着手机像什么样子”,让她去南方大城市打工。
小乔没有听,她看起来柔弱,但骨子里带着点苏北女孩的小性子。小乔和父母约定,半年时间,如果没有做成就去打工。
2017年11月,小乔从零尝试。开始时,她还会喊上自家小妹一起壮胆。
小妹印象深刻,第一个视频是打栗子,小乔把开场白用很大的字写在A4纸上,照着念。经常讲着讲着就卡壳了,得重复拍上五六遍。小乔又在网上自学视频剪辑软件,花了一个礼拜,才剪出一条几分钟的视频。
最开始涨粉也困难,一个视频发出去,通常没有什么反响,小乔看着别人几十万播放量的大号干着急。
转机一直到三个月后的新年,她拍摄乡村婚礼,去热闹的集市,拍所有农村生活和风俗。效果出乎预期,一场婚礼涨粉3、4万。小乔看到婚礼受欢迎,索性早上4点多起来,跑去附近的村庄拍摄,“中午常常被满桌的佳肴饿的在心里流口水。”
这一年互联网在农村迅猛下沉,小乔赶上了三农短视频的好时代。
一批三农创作者也相继涌现,“巧妇九妹”、“华农兄弟”、“美食家王刚”……小乔觉得人才辈出,一个个都很热闹,口才也好,她想跟着做出改变。春节期间,小乔尝试唱了几句民谣,开口就跑调了,从此她再不敢在视频中唱歌。
她还是逐渐有了自己的粉丝。1500公里之外的广西柳州,80后妈妈王娟关注小乔不到一个月,就喜欢上了这个单纯的女孩。一个视频里,小乔跑去给一个冻得满脸通红的老奶奶买口罩,王娟看得落泪。她觉得视频里的姑娘就像远方的朋友,很单纯、自由自在。
王娟6岁的女儿,也喜欢看小乔,因为,“小乔姐姐经常笑得甜甜的”。
有人帮小乔总结了她的风格,“善良美丽,艰苦朴素”。一个关注她近一年的粉丝说,“她保持着现代人身上少有的纯真,很难得。”
关注的人越来越多,一个大学男同学偶然发现她的视频,跑来问她,“这是你吗?”小乔俏皮地承认,男同学吓了一跳。小乔开心极了,她知道自己做成了。
小乔最喜欢拍冬天的小麦苗。寒冷季节里,萧瑟的苏北平原光秃秃的,在小乔家身后,会有一大片一望无际绿色的小麦苗,就像巨大的草坪,舒心又气派。
家乡让她觉得安心。这里四处都是熟人,村民朴实热情。村子一到晚上黑漆漆静悄悄,没有路灯,小乔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去走走,听听歌,月光有时候照得很亮堂。“感觉大自然是属于我的。”小乔说,她喜欢无拘无束。
小乔是一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家乡的,“骨子里恋家”。每次父母送她去上学,她都会感慨,“大城市太大,压力大,节奏快,我性格慢吞吞的。”后来拍视频创业,也是因为想回家乡而误打误撞的。
2017年秋天,小乔的大学同学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做美食自媒体。她诧异又好奇,“把自己家做的美食拍出来也能成为职业?”小乔咨询了一圈,有些犹豫,在县城里上班两个月后,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。“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这片土地是我梦想启蒙的地方。为什么不回乡,圆自己一个梦呢?”
小乔的视频,吸引了和她同样有乡土情怀的年轻人。
远在德国读工程博士的张哲,12岁时因读书离开了山东临沂的小村庄。乡村生活的记忆,对他而言已经有些遥远了,但小乔的视频把他带回了童年。
张哲有两年没回家了,看到视频里小乔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,他想起自己以前。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,在出国后被放大了,他常常通过看视频寄托思乡之情。张哲说,自己虽然和小乔并不认识,却总有一种亲切的朋友的感觉,或许是共同的农村经历让两人联结在一起。
之前张哲从不看直播,印象中的直播大多是唱歌跳舞,对他来说没有意义,但小乔所展现的乡村真实生活本身吸引住他。现在,他关注了小乔近一年,一有机会就会打开小乔的主页。
去年圣诞节假期,小乔做了一次公益活动,组织捐款给家乡连云港东海县的麻风病老人,买些物资送去。张哲知道要直播这个过程后,凌晨三点起床,在德国漆黑的冬夜,支着床头灯看完了4个小时的直播。
那是小乔第一次做直播,“她在镜头面前比较拘谨,就一直笑,反复说感谢大家,感谢大家。”张哲感受到,小乔一直在尽力帮助家乡宣传,帮家乡做一点事,这点很打动他。
离乡的人在小乔身上得到家乡的慰藉,城市里的人,也在小乔身上看到了乡野的广阔和自由。
年底工作忙,柳州的王娟还是会抽空看小乔的视频。“她笑的很纯真,没有城市浮躁的感觉。 一天的工作下来压力很大,看了她的视频整个人很放松”。王娟喜欢小乔,觉得她身上有闪光的地方,所以投缘。
美食、赶集、干农活、喂猪,农村,小地方,平常无奇。尽管如此,借由网络,小乔身上朴实美丽的特质,广泛地吸引了更大的世界里惺惺相惜的人们。
尽管有了300万粉丝,小乔依然觉得还不算“成功”。她说,成功意味着“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”,现在,她还远没有那种感觉。
“什么是了不起的事?”
“比如招商引资建工厂,能够解决村子人就业。”
最近,小乔在考虑帮家乡成立红薯合作社,通过今日头条把村里的红薯卖出一个好价钱。她还想在村里办一个辅导班,和退休老教师免费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。“总之,是要有社会效益的事情。”
小乔对自己的要求,是做个善良的人。平时拍视频遇到什么难事儿,都顺手相助。一次下雨天拍摄赶集视频,街上老爷爷的小李子半天卖不出去,她一咬牙把20多斤李子全买了。
另一次,小乔在外婆家附近拍摄村医的故事——医生名叫李健康,在当地坚守20多年,风雨无阻到各家看病——这个短片后来获了“金秒奖”第四名,得了1000元奖金,小乔拿着钱,给村医买了两排医疗座椅。
千里之外的王娟,恰好是看了这个视频认识了小乔。看到小乔“从来不求回报,乐于助人”,王娟受到感动,觉得她心灵美。
2018年8月,小乔开通了今日头条山货店铺,2天帮家乡的蒜农卖出了2万斤滞销大蒜。接着,她又跟随字节跳动扶贫团队前往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合阳,帮助当地销售农产品红薯,看似柔弱的她,把一筐筐十几斤重的红薯搬上运输车。10月,她还帮助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红河县的贫困农户,通过短视频推广当地农产品梯田红米。
王娟现在时常会在小乔的山货店铺买些东西,被子、海苔、辣椒酱。王娟说,“其实我们不缺被子,但我们知道她不赚钱的,都是为了帮助乡亲,我们也想鼓励下小乔。”
影响力越来越大,县上的领导也开始注意到小乔,邀请她参与插花比赛,帮忙介绍当地的鲜切花技术。连云港市农委也邀请小乔,参加江苏省农洽会,拍帮拍视频和直播帮忙宣传。
回首这一年,小乔仍然觉得自己性格上“不太行”:虽然拍摄早已不用提词板,但仍然有些害羞,不够自信。“我心里的声音一直告诉我,要多去尝试。“小乔说,”我有时候想,人生没有太多次机会,趁年轻多努力一下,才有可能看到远方。”
推荐阅读:广元热线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